高三(8)班 金润萱
保送学校:北京大学
自习时光,我在阶梯教室读完了伍尔夫的《到灯塔去》。如今我回望南外的三年,内心被明亮的温柔填满。这段旅程宛如老舍所说的“律动”,光影交错,晴雨相伴。南外是波光粼粼的大海,我于其中驾船航行,踏过千重浪,登临自己的灯塔。
一、于波涛汹涌中启程
对南外高中的初印象是坐满了来自于其他初中外招生的报告厅,我对台上熠熠闪光的学长学姐充满了羡慕。披上橙白校服的那一刻,我踏上了这段充满挑战的旅程。高中生活与初中的迥异、身边优秀的同伴以及接连的考试失利,都不断考验着我的自信。这段颠簸使得我奋力“求生”,南外也以她温暖的怀抱给予回应:丰富的社团活动让我认识了才华横溢的伙伴;温和的班主任在期中成绩公布后耐心帮我分析长处与不足。我鼓起勇气向学霸求教,从信息课作业到生物竞赛,他们详尽地解答逐渐驱散了我的迷茫;对写作的热爱为我带来了荣誉与更珍贵的东西——航行的勇气。南外给予我梦想的勇气,即使被风浪打翻,也总能重新起航。
二、于潮涨潮落间求索
南外的大海用广袤无垠的蔚蓝赋予我们自由,亦蕴藏丰富的宝藏供大家发掘。我仍记得第一次使用移液枪时的新奇感;灯谜会、流体画等社团活动给我带来的惊喜不断。探索的日子并不孤单,我和同学编口诀记忆生物竞赛知识点,讨论作文的审题立意与政治选择题。保送资格考前,我们互相抽查语文默写的生僻字,那满满当当的黑板仍保存在我的相册里。我感激一路走来的伙伴们,我们因共同的志趣在南外这个包容的平台之上相识,又有幸陪伴对方一起到灯塔去,甚至更远。
三、得见光明
我的保送之路从高一的挫折到高二的稳定再到高三的攀登,最后得见光明。正如政治课本所言:“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,道路是曲折的,前途是光明的。”
和身边早早确认清北校荐的同学不同,我直到名单出来才确定入围北京大学校荐。在那之前,我每天在教室里焦虑不安,只有阅读能让我平静下来,而这些积累也为我的面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校荐公布的上午下起了大雪,冷风中的我清醒地认识到挑战才刚刚开始。我经历过许多突然崩溃的夜晚,但是我坚信只要心中的灯塔不灭,黑夜总有被照亮的一天。
我感谢在南外的遇见。语文孔老师曾在我的随笔里写下“燕园必有你的一席之地,两年后切记向我报喜”,现在翻开满是感动;方丈大师负责而通透,他乐意花时间与我交流讨论各种问题——从每次考试后对作文立意的探讨再到对校荐志愿的思考——每次走出办公室我都能感受到步伐变得轻快起来;校考前我面临着自我介绍推翻重来的困境,胡主任帮助我整理思路、挖掘不一样的闪光点,那个下午我又找回了自信。还有当校荐名单刚刚公布时;我慌张地联系学长学姐寻求帮助;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表示祝贺并给予我详细的建议和温柔真诚的鼓励——“你也一定可以”这句话陪伴我走过了心态摇摆不定的日日夜夜;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南外精神的传承与力量所在。
四、结语
“大海伸展开去,像丝绸一样丝滑,一种异乎寻常的力量在胸中升起,令他们看上去是那么宁静。”伍尔夫的结尾给遗憾以美好的结局,南外教会我“要尽情享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”,无论什么时候,都不要放弃希望与梦想,我将坚定地向前走去,在南外的光影里、在灯塔的光芒中,再次启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