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届出国生·周胤成:南外好,好就好在育人氛围

发布者:办公室发布时间:2025-04-29浏览次数:10

右一 周胤成


姓名:周胤成

录取学校:宾夕法尼亚大学


我踱步于南部新城校区,但思绪,早已飘到不知名的远方,回到了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,承载着我一年半时光的北京东路。

是南外使我有幸遇见了我们班的老师。

邓老师温文可亲,擅长以生动的故事引导我们思考;陈老师始终面带微笑,逻辑井然,让复杂的知识条理分明;彭尧吟(PYY老师与同学们关系融洽,却始终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激发我们的潜能;李老师则给予我们充分的自主空间,等等等等。每当忆起在北京东路的课堂片段,心中便涌现出无尽的温暖与感动。正是这些师长,汇聚成我高中生活中数不清的美好瞬间。

高中阶段的老师,实则是能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。“作为一个中国无buff男生,为什么申请物理?”这一问题,我曾反复自问:理性而言,在无竞赛基础的情况下,我或可转而选择自己同样热爱的社科或人文学科。却正是在高一结识了课堂外科研指导的PYY老师,以及一群热衷物理研究的学长学姐之后,我对物理产生了真挚的兴趣,并立志将这份热爱一代代传承下去。正是他们帮助我坚定了理想,让我在物理道路上笃定前行。

诚然,若是落到最后申请的一纸材料里,我与老师的故事,只能被压缩进冰冷的成绩单里的一纸数字;如果仅仅聚焦于结果而忽视过程中的收获,就难免失去教育本身的意义。十年后,我们或许各奔东西,很少有人会再关心高中录取的学校;而回首过往,最值得珍藏的,正是追梦之路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与陪伴。

南外同样为我提供了向更辽阔的世界远眺的平台。

高一上学期,我有幸在叶学长与PYY老师的帮助之下,进入CYPT圆桌武士队,成为近年来首位高队员。在这,我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、同样热爱物理的同伴。

高一寒假,通过校内推荐参与英才计划,我又结识了对物理研究充满热情的林老师。在他一年多的指导下,我完成了首个正式科研项目,并一路通过评审,最终站上了ISEF全球总决赛的舞台。在洛杉矶的那一周,我与中国队的伙伴们共话理想,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科学爱好者交流心得——我的视野因此由南外延伸至全国,乃至更远的国际舞台。

 

今年的大年三十,我打开电脑,准备按往常一样检查邮箱。那时的我殊不知,我将点开一封改变我整个二三月心境的邮件: Jesus saved me.

圣母大学在大中华区有个有趣的传统(言简意赅:剧透),在一月,AO会以极快的速度阅读所有中国申请者(以就读高中区域划分)的材料,并迅速地决定RD批次录取名单。与此同时,他们会在所有REA+RD录取的大中华区同学中挑出20位同学组成当届的大中华奖学金候选人 (Greater China Scholar Finalist)。我正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,这也就意味着,那时手握0 offer的我终于要有学上了。

Notre Dame 的一封邮件,让我能平静地打开RD所有学校的decision letters,平静地接受无穷尽的 rejection/waitlist from those so-called safety schools according to my definition. (是的,如果你明年/后年/大后年申请邮箱里在一月末飘来了一封ND GCS的邀请邮件,那么congrats, 这就是你RD最早的一封offer!别学我,战战兢兢小红书搜了半天才知道成为GCS Finalist等同于RD录取。你可以直接开香槟了!P.S. ND的纸质录取信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好看!

除了准备why ND essay时在圣母大学官网上逗留了一段时间,那时的我还并不了解这所学校。除夕,我搜了一晚上有关ND就读体验的小红书/知乎文章,和小破站/油管视频。直到那天,我才发现,这个曾经并不引人注目的“top20守门员”,原来有这么多独特的地方。不必说全美最漂亮的校园里镀金的golden dome,也不必说全美前三的校友网络给intern/求职提供的便利,光是独一无二的dorm culture就足以吸引人了:圣母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在自己的dorm里面展开,在那里,你将遇到非常多友善的peers & 学长学姐,他们会在各种方面帮助你,并与你成为一生的朋友。

 

一、关于Catholic School

大抵所有决定出国的南外同学都会听说/猜出来Notre Dame是一所Catholic School。我觉得,对于大陆的同学来说,这既可以是一个buff,也可能成为一个debuff。在与不少同学/家长沟通的过程当中,我发现大家普遍会有一个误区,即Catholic School里面都得是天主教徒,所有人都得信教,其实不然。区别于别的学校,Catholic School(以ND为例)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:

 

1) ND我最喜欢的一点,就是ta提倡的 be kind, be grateful 的价值观,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互帮互助的dorm culture。你可以借此机会,了解不同背景的同学与他们的独特的value

2) core curriculum当中普遍存在theology (philosophy),即所有学生必修神学与哲学:同样地,Theology不是一门逼你信教的学科,我个人喜欢将其理解为一个细分的哲学与文学门派,一门专精于研究圣经/基督教体系的哲学与文学。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:如果你喜欢哲学/文学,好奇不同的文化,那这会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;如果你对此类文科无感,甚至反感,那么教会学校大抵不太适合你。

3) “好白,好白!”是的,大多数教会学校(包括圣母)普遍学生群体以白人为主。笔者没有就读过教会学校,故不作个人评价;我认识的各位就读于ND/GGT的学长学姐对此看法不一,但普遍认为并不会太过于影响校园生活体验。

4) 学校相对保守:比如NDdorm是美国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单生理性别寝室(i.e. 一个dorm楼中全部是同生理性别的同学),甚至设有宵禁(i.e. 过了规定时间不得刷新于异性宿舍中)这一点同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5) 经济实力较强。正是因为ND校友都秉持着be gratefulvalue,很多校友都愿意在事业有成时给学校回馈,导致学校endowment甚至超越了一众iviesND是为数不多对国际生全部need blind的学校,且给Financial Aid给得极度大方,据官网所述,家庭年收入在250K dollar以下,都能获得超过45K dollar/year的助学金。(推荐大家在拿到offer之后再申请,据我GCS的同学所述,申请流程与获得金额不会有任何区别)

 

二、关于ND的强势专业及毕业的南外/中国同学去向:

 

1) 如果你之后立志成为一名finance girl/bro, 那么ND对于你而言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学校。NDMendoza商学院在全美非常有名,也是为数不多本科生可就读的商学院,转入门槛相比于Wharton也真的低了不少。由于ND强大的校友网络,据诸位学长学姐所说,你在求职季会拿到非常多的校友refer,因为他们都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回报这所学校,愿意为younger alumni提供帮助。虽然NDfinance/consulting领域的target程度可能不如HYP, Penn, Columbia等一众传统金融强校,但是,圣母同样是GS(高盛)、BofA(美银)、Citi(花旗)等知名大投行的目标院校,也有不少中国学长学姐工作于此。

2) 作为一所注重theology, philosophy, economyhumanity/social science majors的学校,NDPPE (political science, philosophy, economy) 方面绝对是全美顶尖的存在。如果你想深入研究PPE,甚至读对应的PhD,那ND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 

三、关于大中华奖学金周末聚会

 

疫情结束后,今年是ND第二年恢复在北京的ND大中华奖学金聚会这一传统(上次是23年,据说比今年还要好玩)。三月中旬的周末,我度过了申请季最愉快的时光:我认识了很多ND的学长学姐,聆听他们独特的personal stories and experiences. 我认识了主动放弃圣母商学院与顶级投行就业机会,追求自己所热爱的Jason学长;我也认识了主动做公益律师的Vivian学姐。当然,更令我impressed的,还是大中华奖学金聚会的晚宴,在那里,学校仅是一封邮件,便邀请来了上百名五湖四海的ND校友,甚至有校友家长不远万里从美国飞来参加聚会。与他们交流,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内心对学校、对学长学姐的感激,与希望为学弟学妹提供帮助的热情。他们都用自己的经历践行着这所学校的校训be kind, be grateful.

 

虽然之后应该没有机会就读于此了,但是在短暂的时光里,ND用独特的方式,告诉了我,人生不只有知识,不只有钱,不只有名声;比起这些更重要的,是what would you fight for: 我们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,做着什么样的事情,践行着什么样的意义。而这,正是liberal arts education真正应当使我们深思的:大学不仅有考试,不仅有知识;更重要的是,我们在其中独特的experience正在塑造着我们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,谱写着独一无二的人生故事,形成独一无二的价值体系。

 

四、申请的一点建议:

 

1) 笔者强烈推荐同学们都尝试一下申请Notre Dame。我当时也只是听说NDISEF Finalist挺友好的,才决定申请这所我之前不算特别了解的学校;但是当你真的拿到了offer开始新一轮school research的时候,才会发现,这所学校原来真的有太多吸引人之处了。

2) 一打开ND的官网,你将会看到ND最核心的slogan: What would you fight for. 这个slogan也是我们这届的一道小文书题目。笔者强烈建议各位学弟学妹写ND essay的时候看看这一主题下一系列2-min intro videos,思考别的ND同学都是如何践行这一观点的,可以很大程度丰富你对ND价值观的认识。

3) Why school 有太多独特的东西可以写了,对于ND千万不要直接搬运其他学校的why,因为这个学校实在是太special了。你可以谈论dorm culture, Catholic vibe, alumni network等等有意思的ND传统。

4) 对哲学/神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材料中适当展现你对于哲学/神学的思考。根据笔者在大中华奖学金周末聚会的观察,ND的招生官似乎挺喜欢理科的同学展现出对人文/社科的独到见解,并思考如哲学这样的humanity subjects如何帮助/推动理科的发展。

 

三年来,南外为我构建了与学长学姐交流学习的通道,让我从校园走向全国,又从中国走向世界。无论是YPT,还是ISEF还是ND只有身为Class of 2025的南外学子,我才能拥有这些难以言尽的宝贵经历与回忆。在这里回忆,既藏于师长的关怀与信任,也藏于一次次启程远方的机遇中。